石墨軸套生產工藝有哪些
石墨軸套是齒輪泵的首要零件之一,裝在高速工作的齒輪兩端起軸承支撐效果。為了確保零件的功用要求,我廠選用好的高純石墨,Cu的效果是強化基體。Sn可構成較軟的低熔點Al-Sn共晶體,原熱處理工藝為515℃固溶6h水冷,180℃時效8h空冷。這種工藝存在兩個問題:
(1)Al-Sn共晶體過燒參加錫構成含錫為99.5%的Al-Sn共晶體,其熔點為229℃。當工件加熱到515℃時,Al-Sn共晶體過燒,淬火冷卻時構成復熔球團。在構成復熔球團過程中,一方面晶界氧化,使晶粒強度下降,另一方面又產生了許多顯微空位,使晶粒界面能增加,金屬的強度下降,在運用過程中易過早失效。
(2)工藝出產時間長,達16h之多,出產功率低,能耗大。
因為石墨具有許多優異的功用,因此在冶金、機械、電氣、化工、紡織、國防等工業部門獲得廣泛運用。可作耐火資料。石墨制品堅持了鱗片石墨原有的化學特性還具有很強的自潤滑功用。石墨粉的特性即高強耐酸性、耐高溫3000℃以及耐低溫-204℃,一同它的抗壓強度大于800kg/cm2,在450℃空氣中失重1%,回彈率為15-50%密度1.1-1.5。因此石墨制品現已被廣泛的運用在冶金、化工、石油化工、 航天、電子等方面。
由金相調查和力學功用實驗數據可以看出,250℃×7h處理工藝比較志向。Al-Sn共晶體呈斷網狀沿晶界散布,一方面Al-Sn共晶體散布比較均勻,另一方面Al-Sn共晶體沒有切開基體,使合金有較好的塑性和耐性。選用250℃×7h處理工藝可以得到較高硬度,是因為該合金含Cu量較少,金屬模冷卻速度快,在鑄造冷卻過程中,已確保Cu熔入固溶體,起到了淬火效果。通過天然時效行進了硬度,也證明了這一點。250℃×7h空冷工藝比515℃×6h水冷+180℃×8h空冷工藝的抗拉強度行進47%。250℃×7h空冷工藝溫度稍高于Al-Sn共晶體的熔點,是為了在不使共晶體過燒的前提下,通過較短的保溫時間得到Al-Sn共晶體的斷網狀散布。在工藝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小批量(400件)試出產,經硬度、金相查看和實驗臺做產品出廠實驗,均全部合格。該工藝于1996年正式投產至今,已出產軸套幾十萬只,全部合格。工效行進1.3倍,一年可節省資金約7萬元,節電逾越8萬kW.h。
石墨軸套的用途:石墨的一個首要用途是出產耐火資料,包含耐火磚、坩堝、接連鑄造粉、鑄模芯、鑄模、洗滌劑和耐高溫資料。近年來,耐火資料工業中兩個重要的改動是鎂碳磚在煉鋼爐內襯中被廣泛運用,以及鋁碳磚在接連鑄造中的運用。
浸銻石墨是一種優異的耐高溫,具有自潤滑性的固體資料。
它可在500度高溫、-253度深冷,2000轉/分的高轉速;10mpa的高壓條件下運用。適用于空氣、水、油、過熱蒸汽等介質工作。